
肠道黏膜上所有隆起性的病变。做肠镜的人中,约15%会发现息肉。肠息肉通常是“富”出来的病,如今越来越常见,近些年更是呈现年轻化趋势。多数患者没有临床症状,一旦出现便血、黏液便、腹痛、大便次数增多、便秘甚至肠梗阻等症状,应立即做肠镜检查。
疾病成因:
长期吃高脂肪、 高蛋白、低纤维素、辛辣刺激、腌制食物。
炎症刺激肠黏膜可引起息肉,如慢性结肠炎。
长期便秘或频繁使用泻药。
遗传。
高危人群:
有癌症、肠道息肉史,或直系亲属有大肠癌史的人。
慢性腹泻持续3个月以上,或每年慢性便秘2个月以上者。
有黏液或血便史、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、慢性胆囊炎或胆囊切除史、有肝硬化等相关疾病者。
防治方法:
95%左右的大肠癌是由息肉恶变而来。若在息肉腺瘤阶段就将其斩草除根,能有效防止肠癌。
直径< 1厘米的息肉需活检,根据结果再处理。
直径> 1厘米的息肉无需活检,应直接切除。
饮食清淡,多吃果蔬,做菜少用煎、炸、烤、熏,减少便秘。
适当运动,增强胃肠蠕动。
避免久坐,每隔1小时起身活动一下。
肠镜是最直接的检查方法,建议45岁以上者,无论有没有不适症状,都应做一次结肠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