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伙年纪轻轻却得了直肠癌,有这八个不良习惯的马上改掉

根据国家癌症中心报道,目前我国结直肠癌呈现出年轻化、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走高的趋势。以往的大肠癌多见于中老年人,但近年来年轻患者 ( ≤40岁) 越来越多,有些甚至还不到20岁。
而立之年的小胡有一份稳定的工作,本该好好享受生活的时候偏偏患上了直肠癌,这对任何人来说,都是晴天霹雳。

一开始,小胡总是觉得肛门下坠,排便时大便变细、变黏稠,有时上完厕所怎么冲也冲不干净,到后来逐渐出现“黑便”。
刚开始没有特别不适,就一直拖着,后来影响到生活,经常往厕所跑,一个晚上最多有10趟,并且感觉大便老是拉不尽。
于是,小胡到附近医院就诊。经过综合病史、查体及相关检查,最后诊断为直肠癌,并且于2019年2月19日进行了手术治疗。
俗话说,病从口入。的确,小胡的不幸正是因为遭在了这张“嘴”上。

“大学毕业之后,我一天吃4顿,经常吃夜宵,一周7天吃6次夜宵,凌晨十一二点吃完后才睡觉,尤其爱吃烧烤和啤酒,一个人最多能喝到二十多瓶,少的时候也八九瓶,这样的习惯维持了2年左右。我1米78,以前体型偏瘦,但吃夜宵之后变胖了,体重也涨到了178斤。”小胡如是说。

肛肠专家表示与结直肠癌发病相关的因素主要包括:不良饮食生活习惯、既往病史、家族遗传因素及年龄等。
其中,致癌饮食习惯主要有:高脂肪、高蛋白、低膳食纤维素的摄入、维生素的缺乏、用食品添加剂以及硝酸盐腌制过食品等。
不良的饮食习惯是最重要的因素,即摄入过多高脂肪、高蛋白、腌制食品、零食,以及缺少膳食纤维、维生素等营养元素,比如说不撸串就不舒服、不吃麻辣烫就难受、喜欢吃腌制的食物等不良的饮食习惯。

适当的运动可促进胃肠蠕动,缩短粪便在胃肠道堆积的时间,减少粪便中致癌物质侵犯肠粘膜的机会,但现在的年轻人有很大一部分喜欢宅在家或宅在宿舍。

长期睡眠不足可引起内分泌紊乱;机体免疫力下降;增加细胞突变的机会;导致DNA 修复能力下降;激活相关肿瘤通路等,从而增加肿瘤发生的概率。
遗传因素在大肠癌的发病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。直系亲属(即父母、祖父母、外祖父母)中存在大肠癌病史者,本人患大肠癌的概率也显著增加。
有大肠息肉的人要特别注意,超过90%的肠癌都是由息肉恶变来的,而所有的肠息肉中有70%会发生癌变。
肠息肉主要包括腺瘤性息肉、幼年性息肉、增生性息肉及炎性息肉。

很多年轻人由于刚刚走向社会或开始工作,常会遇到一些困难的事情,心情难免压抑,但长期的情绪压抑也会影响我们的内分泌系统,加之饮食不合理的话更是雪上加霜。
因此,即使生活中处处是艰险,也请温柔以待,学会调节及控制负面情绪,以免上了“癌症”的当!

经常吸烟的人较从未吸烟的人而言,其结直肠癌发生的危险性显著增高。酒精更是会使消化道血管扩张,破坏消化道黏膜表面的黏液屏障,促进致癌物质的吸收。
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,约为1/4到1/3的全球癌症病例和肥胖有着直接的关联。根据研究报告,在不吸烟的成年人身上,肥胖是大肠癌、乳腺癌、前列腺癌、食道癌、子宫内膜癌和肾癌的主要危险因素。

从以上致癌因素中得知,既然我们无法改变自己的出身,那就从身边小事做起吧。如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、适当运动、戒烟限酒、少熬夜、调节负面情绪等都可以有效降低年轻人患大肠癌的发病率。
一旦发现自己大便习惯及性状改变,出现腹痛、腹胀等不适时,应及时到医院就诊。
若既往有结直肠腺瘤病史、结直肠癌手术史、一级亲属(如父母、儿女及同父母的兄弟姐妹)中有结直肠癌或者结直肠腺瘤史、反复发作的炎症性肠病病史、确诊或高度怀疑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或林奇综合征的患者,应积极定期到医院进行肠镜等相关检查。
胃肠、肛肠疾病久拖不医,易引起多种并发症,一定要引起重视,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饮食。一旦有症状存在,务必定期进行胃肠、肛肠疾病筛查,早预防、早发现、早治疗。
大连胃病专科医院热线电话:

医院地址:大连市涧西区辽宁路3号(涧西花卉市场隔壁)
乘车路线:市内乘坐21路、46路公交车到南昌路辽宁路口下车即到。
咨询电话:。